- · 《黑龙江民族丛刊》栏目[08/03]
- · 《黑龙江民族丛刊》数据[08/03]
- · 《黑龙江民族丛刊》投稿[08/03]
- · 《黑龙江民族丛刊》征稿[08/03]
- · 《黑龙江民族丛刊》刊物[08/03]
这朵“山茶花”代表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对于花灯专业从事者和民间花灯爱好者来说,花灯是割舍不下的情怀,是浸润在云南人骨子里的风俗,是烙印在云南人血液里的文化符号。他们希望花灯这一民族文化,能流芳百世,永
对于花灯专业从事者和民间花灯爱好者来说,花灯是割舍不下的情怀,是浸润在云南人骨子里的风俗,是烙印在云南人血液里的文化符号。他们希望花灯这一民族文化,能流芳百世,永久传承。
“花灯是在唱我们老百姓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这是福海街道陆家社区76岁田桂英喜欢花灯的理由。生活原始泥土味,百姓自带烟火气。源于民间,成于民间的云南花灯,充满了油盐酱醋和苦辣酸甜。这也许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灯味”。
不看花灯就不算过年
1999年春节,云南省花灯剧院演出二团在呈贡县马金铺乡白云村演出,该村有3600人,而看戏的观众达6000人。2000年2月,剧院演出一团在嵩明县露天舞台演出,气温6度,演员们冒着寒风为1万多观众演出。温度骤降,下雨下雪,最后还有100多名打伞观众守在台下不肯离开。演出团临时搭起一块幕布遮雨雪,为他们演花灯小戏《喜中喜》《闹渡》等节目。观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土生土长的云南花灯不仅在汉族流传,彝族、白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也演唱花灯,并将其民族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之成为本地独特的艺术样式。如大理弥渡花灯也流行于白族、彝族聚居区,红河彝族花灯是云南花灯的一个重要分支,文山地区花灯与壮族艺术有交流等等。云南花灯还得到了全国的认可,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丹瑜以其主演的大型花灯剧《玉海银波》和花灯小戏《小姨妹过河》《孔雀公主》《斩窦娥》三出戏组成的专场演出,成为2003年第二十届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生在云南,长在云南,在花灯的世界里施展才华并找到自我的李丹瑜说,花灯值得她用一生去传承和发扬。
李丽(左)和黄琳媛在唱花灯
“可惜袁老师不在了,听不到那么好的花灯了。”作为袁留安的铁杆粉丝,杨家社区庄轩小心翼翼保存着袁留安写的《儿时学灯记》《创腔随谈》《扮演“老牛筋”的点滴体会》《花灯发展之我见》等文章,绝不外借。袁留安在文章中提到,农民是培育花灯这朵“山茶花”的沃土。出身于农村,学艺也在农村的袁留安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小剧场,大礼堂、乡台子、广场上、田边地头都留下了他的舞台形象。无论他唱到哪里,哪里就能掀起阵阵热浪,密密麻麻的观众和热烈的掌声包围着他。不管男女老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袁哥哥”。李丹瑜、金正明讲起这位前辈的唱腔和群众缘都直竖大拇指。
“有没有灯味,一张嘴就知道了。你比如说《探干妹》中的一声‘干妹',很考验唱灯功底。”庄轩16岁学花灯,65年来吹拉弹唱无所不会。每逢周四他像上班一样,带着滇胡、月琴、笛子、三弦、唢呐等乐器到杨家社区的李家地茶馆里,咿咿呀呀拉上一下午。李家地59岁的杨兰琼和另外几位大妈们,也是周四必到的主角。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这么好玩的花灯为什么不一直唱下去?
花灯歌舞小戏《游春》
90后的傣族姑娘们月爱是云南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花灯科2019年毕业的学生。她们这批学生进入云南省花灯剧院后,在舞台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指导下日渐成长,并和前辈们一起参加省属文艺院团自2009年以来开展的“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演出活动。“我去昆明乌龙和马金铺唱花灯,当地老百姓对花灯的那种淳朴热情深深震撼了我”。
每年各花灯剧团春节送戏下乡唱春台时,观众人数之多,看戏热情之高,演出场地之热闹,是花灯才有的亮丽风景线。
这朵“山茶花”代表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引言:灿烂的中华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而成,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云南花灯因其活泼热闹,通俗易懂,贴近民间生活而深受云南各族人民喜爱。2008年,云南花灯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南花灯是各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本土文化中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花灯对于云南人来说,到底是什么?“花灯是魂。花灯是云南人的命根子。”通过福海街道新河社区李丽的抖音号“昆明奶奶”找到“花灯窝子”的黄琳媛笃定地说。黄琳媛毕业于云南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花灯科,现在专门化舞台妆,但20多年一直没离开过花灯圈子。在她母校创作的花灯歌舞《灯魂》中,有戏词唱到“灯哥哥爱玩灯,离了灯他就活不成;灯妹子爱玩灯,离了灯她就丢了魂。云之南彩之乡,人爱灯来灯爱人。都说云南好山水,山是灵灯是魂。”这道出了云南花灯人的心声,是李丹瑜和金正明“一生只做一件事——唱花灯”的原因,也是他俩的前辈袁留安坚定不移抱住花灯不放的切身感受。
文章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网址: http://www.hljmzckzz.cn/zonghexinwen/2022/0809/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