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永为音乐奔忙 奏响民族之音(创作者谈)

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介绍西方经典音乐: (作者为中国指挥家、中央歌剧院终身荣誉指挥,王佳可采访整理) 《土楼回响》嵌入了客家山歌,在海外演出时,要与当地合唱团合作。对于演唱中国作品,“老外

介绍西方经典音乐:

(作者为中国指挥家、中央歌剧院终身荣誉指挥,王佳可采访整理)

《土楼回响》嵌入了客家山歌,在海外演出时,要与当地合唱团合作。对于演唱中国作品,“老外”们非常高兴,也很认真,一名德国合唱团员还把歌词写在手上,一边唱,一边偷看一眼。在国外演出时,当各国“洋”合唱团用客家方言唱起脍炙人口的闽西山歌“你有心来俺有情,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还有造桥人”时,我的心头别有一番滋味:音乐跨越国界,拉近民心,“洋”合唱团员们用中国方言唱响中国作品,对他们而言,也是难忘的音乐经历。由此,他们离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又走近了一步。

2017年,我在国家大剧院指挥演出了中文版的马勒交响乐《尘世之歌》。这部作品是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受到译成德文的中国古诗集《中国之笛》中李白、王维等人的诗作启发,谱写而成的交响乐套曲。它曾是东西方在诗歌、音乐、歌词译配方面交流融合的结晶,是具有“中国魂”的西洋作品。通过将德文译配为中文,用中文的句法与韵脚进行演唱,让“中为洋用”回到了“洋为中用”,再次深化了文明的交流融合,也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作为一名“90后”,时不我待:90岁,我开始在喜马拉雅开设交响音乐导赏课程“让耳朵更聪明”;91岁,在抖音开设“郑小瑛工作室”账号;92岁,执棒第七十七场《土楼回响》;93岁,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正式在厦门注册。通过组建歌剧艺术中心,我希望打捞、呈现优秀的中国歌剧作品,做它们的音乐“孵化坊”。2013年,展现民族精神的歌剧《岳飞》曾在厦门以音乐会版“孵化出壳”,2015年迎来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天津音乐学院将它以大歌剧形式搬上天津大剧院和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我推动这些优秀作品上演,就是希望大众能够喜爱中国民族歌剧。通过一轮轮演出,经受观众的检验,历经时间的淘洗,中国歌剧艺术得到不断进步,真正优秀的作品才得以不断传承。

7月1日,在福建厦门举行的“时代华章·铸就辉煌——七一交响音乐会”上,我与老朋友、钢琴演奏家殷承宗联袂演出了钢琴协奏曲《黄河》。7月6日,在北京中央歌剧院新剧场开幕音乐会上,我执棒奏响《红旗颂》。短短一周,往返南北两个城市,奔波于排练场、音乐厅、歌剧院与机场,行程紧密。93岁之际,还步履匆匆,仿如我音乐人生的缩影,永远在路上,永为音乐奔忙。而《黄河》与《红旗颂》,这两首奏响中华民族与中国之音的交响曲,则如副歌般在心头回响,时间愈久,余韵愈发悠长。

近年来,中文译配的外国歌剧在国内很少上演,我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再为观众译配几部经得起时间检验,能够久久流传的音乐作品。如果这些工作能对提升大众的音乐修养起点作用,能对文化交流有所促进,也就提升了我努力的价值,延伸了我生命的意义。

“你有心来俺有情,唔怕山高水又深”

1961年,在克里姆林宫剧院,我指挥了人生中第一场交响音乐会。《春节序曲》《瑶族舞曲》《黄鹤的故事》……听到中国音乐在外国舞台奏响,我热血沸腾。从此,只要有机会在国外演出,我一定要演中国作品。音乐作品不仅包含了技术,更凝聚着民族精神,音乐工作者要把这种精神介绍给全世界,要理直气壮,要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让“阳春白雪”“和者日众”

2000年,我第一次回到父辈的祖居地——闽西永定,见到了壮观的永定土楼群,心中感慨万千,涌起创作一部融合现代交响乐与古老土楼文化音乐作品的想法。在与作曲家刘湲反复交流探讨后,他用西洋作曲技法,充分吸收客家音乐素材,创作出了长达40分钟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我将这部凝聚东西方音乐精华的作品带到了12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了77场,让中国音乐之声走进外国爱乐者心中,这也是中国大型交响乐演出场次的最高纪录。

“音乐源自人民,音乐应当为人民共享”

2012年,厦门爱乐乐团赴俄罗斯访问演出,郑小瑛执棒指挥。 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供图

1990年,我和朋友们组建了由女音乐家组成的“爱乐女”室内乐团。这是我国第一个志愿者乐团,6年时间,酷暑严冬,大家不计报酬地在各地校园演出了241场,让青年学子们在流行音乐的大潮中,有机会欣赏到中外经典音乐。多年后,我率团在旧金山演出,“硅谷”的华侨华人为我组织了包含华人洋人共200多人的合唱团,参与互动演唱。其中许多人都是“爱乐女”的观众,遥远的时空并未冲淡音乐曾经带给他们的启迪与感动。

文章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网址: http://www.hljmzckzz.cn/zonghexinwen/2022/0802/1999.html



上一篇: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丨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下一篇:充满魅力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

黑龙江民族丛刊投稿 | 黑龙江民族丛刊编辑部| 黑龙江民族丛刊版面费 | 黑龙江民族丛刊论文发表 | 黑龙江民族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黑龙江民族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