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龙江民族丛刊》刊物[08/03]
- · 《黑龙江民族丛刊》征稿[08/03]
- · 《黑龙江民族丛刊》投稿[08/03]
- · 《黑龙江民族丛刊》数据[08/03]
- · 《黑龙江民族丛刊》栏目[08/03]
三代人的传承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968年5月的一天,我们5户人家,男女老少约18口人,坐在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拖着的敞篷车里,从八五四农场迁往新开发的红卫农场。 拖拉机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沼泽地里昼夜兼程,第
1968年5月的一天,我们5户人家,男女老少约18口人,坐在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拖着的敞篷车里,从八五四农场迁往新开发的红卫农场。
拖拉机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沼泽地里昼夜兼程,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二团七连(现在的建三江管理局红卫农场七队)。大人们纷纷跳下车,一位叔叔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来到土坯房,放在了土炕上。地上全是泥水,这就是我们的新家。
打那以后父亲每天早出晚归,那时年幼的我不知道父亲究竟因何而忙碌。
后来听母亲说,那年连队几十户人家要在入冬前全部搬进砖房,父亲是木工排排长、党员。麦收后,他带领着知青起早上山伐木,回来后又连夜加工木材,赶做房架子、房梁和门窗。父亲干起活来太实诚,手下这么多徒弟,可他啥都自己亲自上阵。而且,干起活来连轴转,常常一整天都顾不上去厕所,一干就是四五个月。大家在春节前都顺利地搬进了砖房,可他由于长期憋尿,早早落下了前列腺炎的病根。
1978年红卫农场成立重点高中,由于父亲工作出色,被调到中学担任副校长一职,分管后勤工作。那时的后勤工作也是繁忙的,既要负责校舍的桌椅、门窗及住宿生的床铺管理,还要负责种植蔬菜和养猪,满足学生食堂的食材供应。
那年,我正好在校读书,亲眼目睹了父亲事事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校舍的桌椅、门窗、黑板坏了,父亲总是及时动手和工人一起修缮,一点官架子都没有。如果校工不在就自己干,从不耽误大家的正常使用,他也由此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父亲对我要求严格。1982年,我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农场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有一次,父亲去教师办公室修理办公桌。回家后严厉地问我:“凤,我看人家办公桌上,堆满了学生作业本,你桌上怎么什么也没有啊?”
“我的学生作业都在教室里批阅完了。”我懦懦地说道,“正好我班是体育课,学生都不在教室,我在班级呢!我做事不喜欢拖拖拉拉的。”
听我说完,父亲的脸色变得温和起来:“这种干活急性子像我,我怕你拿工作不当回事,误人子弟,所以问问你。”
这虽然不算什么大事,但却让我感受到了父亲严谨的工作作风,也正是父亲的身体力行培养了我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性格。在工作中我从不敢懈怠,常常无偿为困难学生补课。
还有一次,放学后,我帮住宿生袁小红清洗头发里的虱子。正洗着,下班铃声响起来,看到她湿漉漉的头发上还有虱子爬动着,我怎么忍心丢下她不管呢?于是直到把虱子洗掉,头发擦干,帮她裹上围巾,才带她一起离开办公室。
当我急匆匆赶到幼儿园时,看到儿子孤零零一个人,抹着眼角站在走廊的窗台前,抻脖向外张望。我一阵心酸,三步并作两步奔向儿子:“儿子,妈妈来了!”这时幼儿园老师从教室里走出来,不高兴地说道:“这都几点了?孩子没人接,我就不能下班!”我赶忙道歉:“对不起,耽误您下班了”。我蹲下身去,给儿子戴好帽子,儿子用他稚嫩的小手拂去我脸颊上泪珠。顷刻间,我的心被融化了。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面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能帮就帮,捐赠过的衣物和钱,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在三尺讲台站了30多年,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我的学生有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的,有当上副场长的,也有当管理区主任的。
北大荒精神早已融入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2013年8月,学会计专业的儿子大学毕业,听说农场缺少会计,尤其是缺少管理区的会计,决定回农场工作。管理区的会计工作繁杂,农业物资项目较多,年年都有因账目不清,发生农户纠纷、上访的情况。儿子不顾女友的反对毅然回到了北大荒。
经过农场招聘考核,儿子成了管理区的一名会计。他代表管理区参加农场举办的“中国梦 强军梦”主题演讲比赛,在比赛中他这样说道:“我的父母在这里,我的根在这里,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我要用我所学的专业服务家乡人民,为实现现代化大农业贡献一份力量。家乡才是我大展宏图的地方!”这次演讲比赛他夺取了桂冠。
儿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诺言,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周末都不休息。有一天,我们一家刚坐下来要吃午饭,儿子接了个电话,站起来边说边往外走,他说不吃饭了,要自驾车去建三江管理局建行给农户办理贷款。儿媳妇一听嘀咕着:“去建三江,开车到那儿也要一个多小时,来回光车油钱也得一百多块呢,这搭上工夫还不算。他给你车费吗?”儿子一听急了:“错过今天,贷款就落空了,农户贷不到款哪有钱种地,种不上地他们还怎么生活啊。再说了,他家挺困难的,我怎么好意思要车费呢!”
文章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网址: http://www.hljmzckzz.cn/qikandaodu/2020/0916/420.html
上一篇:我在黑土地上的知青岁月
下一篇:壮丽七十年 奋进新发展 ——“砥砺奋进走龙江